瀏覽數量: 27 作者: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17-02-18 來源: 本站
靜脈血栓是在靜脈血流遲緩,血液高凝狀態及血管內膜損傷條件下,靜脈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繼發血栓形成的疾病。
其發生原因及規律為:
(1)、年齡 統計顯示,隨年齡增大發病率逐步增高,80歲人群的發病率是30歲人群的30余倍。實驗也表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在比目魚肌靜脈叢和靜脈瓣袋內淤滯較重,因此老年人深靜脈血栓(DVT)的發病率較年輕人高;
(2)、制動 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對下肢靜脈的回流起著重要的作用,制動后靜脈血回流明顯減慢,從而增加了DVT發病的風險;
(3)靜脈血栓史 統計顯示,有23%~26%的急性DVT病人既往有過靜脈血栓病史,且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來自原來病變的靜脈,研究發現,復發的DVT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狀態;
(4)手術 手術引發DVT的原因包括圍術期的制動,術中術后體內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統的異常,以及靜脈血管的損傷等;
(5)創傷 機體創傷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也促使血栓形成;
(6)其他 肥胖、下肢靜脈曲張及心功能不全等是否是DVT的易患因素目前尚有爭論,多因素統計分析認為肥胖、下肢靜脈曲張及心功能不全不是獨立的易患因素,這些病人易患DVT可能與相伴的其他易患因素有關。
根據發生原因及規律采用以下措施:①使用抗凝藥:在術后第一天開始用低分子肝素鈣等抗凝藥進行抗凝治療;②早期進行康復鍛煉:在術后第一天即開始系統的康復訓練;③及時復查血常規、血生化、血凝系列,了解患者的各項情況;④治療中如發現血栓形成,及時請血管外科協助治療。